在2019年11月22日-25日举办的第七届“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理学院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逄艳玲同学夺得二等奖,罗佳玲、吴昊和余克梅同学同学分别获得三等奖,理学院朱民老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再次被邀担任国家级赛事评委,师生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科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民大人的精神风貌。

学生获奖证书
本次大赛由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主办,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单位,旨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进一步总结我国物理教育研究成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推动职前职后物理教师教育改革,优化物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促进我国物理教育及其研究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80所高校、56所中学参加此次活动。总参会、参赛人数达754人,规模属历年最大。其中高校450人次参加大赛(本科生组227人次,研究生组223人次)。选手大多来自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各省属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师范院校。教学创新大赛以模拟授课的方式进行,授课设计时长15分钟。比赛包括教学设计、模拟授课、现场提问三个部分。满分100 分,其中教学设计20 分,模拟授课70 分,评委提问环节10 分,对选手的物理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大赛评委组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正高级或特级教师、各高校学科教学方向的专家组成,比赛还通过随机分组、匿名打分等手段确保公开公平。
教师获奖证书及比赛现场
自2019年8月份收到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通知以来,学科教学(物理)导师组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组织了校内宣传、报名、选拔,并进行了三次赛前预演和进展情况检查,导师们高标准、严要求、找问题、抠细节,针对选手们的问题逐一讨论,形成赛前的最佳方案。同时,针对比赛过程和结果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争取在今后的比赛中总结更多经验,让学生得到更大提高。
苏玉成老师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
我校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方向之一。学科教学(物理)研究团队在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苏玉成教授的带领下,一如继往地与基础教育机构协同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目前,团队初步凝练了物理教法、基于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物理教育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和全国其他省市初中、高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综合技能和教师素养提升,为培养优秀中学物理学科教育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